不知道小伙伴们最近有没有被这样一个广告给洗脑。
“干嘛呢?上派派!干嘛呢?偷红包!干嘛呢?上派派!干嘛呢?偷红包……”
这不禁让人回想起当年被恒源祥12重奏支配的恐惧。然而,就算铺天盖地的派派广告以猝不及防的速度糊了我们一脸,BAT君还是一脸懵逼,这到底是啥?
于是BAT君就上网搜了下这个目前“爆火”的软件,结果就出现了下面这种情况:
齐刷刷一溜的明星软文广告,估计烧了不少钱。
再点开某些软文的评论,清一色的好评,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的样子。
然后软文也是这个样子的:
“熟人社交软件派派就以其别出心裁的「偷红包」功能风靡各大社交圈,上到父母长辈,下到调皮捣蛋的熊孩子,无不为如何「偷」到更多好友的现金红包而绞尽脑汁。”
所以,浑然不知情的BAT君是与时代脱节了吗?
据说,派派迄今已完成三轮融资,总融资4000万人民币。在第三轮派派获得了腾讯千万人民币的投资。
派派是一款新颖的熟人社交APP,由北京畅聊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,而畅聊天下成立于2012年5月30号,注册资金1000 万元,创始人为单明。该产品的亮点是通过简单有趣的互动方式,让熟人之间话题不停歇,联系不间断。
在派派上,可以整蛊自己的熟人好友(包括通讯录、微信、微博、QQ好友等);偷好友现金红包;全球多人语音家族,聊天中可以发送丰富的“动态表情”;喂养宠物跟好友PK;专属个人的形象秀。
这是百度百科上关于派派的介绍,听上去好像并没有太大的亮点。不过这款APP不是去年或今年刚刚诞生,而是在2014年。
在曾经最火的一部网络电影《道士出山》中,就有派派的植入广告。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,直到最近派派开始进行连番的广告轰炸,并把偷红包作为卖点来吸引用户。
所以这个偷红包,有何特别之处?
在派派中用户可以抓自己的熟人好友(微信、qq、通讯录,微博)来为自己打工。打工完成后,有几率产出能提现的现金红包,但需要及时收取,不然会被好友偷走。
看上去有点当年QQ空间的好友买卖和偷菜的既视感,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龄。
事实上,移动社交用户多为年轻人。猎奇、兴趣相投、自我展示、情绪宣泄是年轻人维系朋友关系的天性需求,从年轻人的普遍社交心理,不难理解派派的异军突起。
大部分年轻人受环境的影响,不喜欢维持一段“半生不熟”的关系,他们的社交行为直接而有目的性。而派派广告片中的“娱乐社交”定位,似乎恰恰填补了年轻人对熟人关系的定义。
但如今,在中国提起社交软件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腾讯。其手中的QQ和微信两大王牌社交软件囊括了老中青各类人群。使其他公司在社交软件上没有立足之地。
即便强如阿里,网易。花大力气推广来往和易信,也没能对腾讯造成丝毫威胁。只有陌陌在腾讯的夹缝中慢慢的成长了起来。更是成功的在海外上市。之后中国市场再也没能看到动静比较大的社交软件。
不过腾讯深耕社交领域多年,只一个噱头,可以撼动腾讯的地位吗?先前许多社交软件同样噱头不小,也有众多明星站台宣传,在早期吸引了很多用户,但却并没有留存下来,等到用户疲惫,新鲜感消失,还是会离开,并且卸载。再次打开熟悉的QQ或者微信。
派派可以留存住用户吗?这才是派派在中国能否真正站稳的关键。
对于派派这波营销,当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。
先说支持方,用户认为这个洗脑式的广告是成功的,广告的核心在于一句话,让顾客记住,只要它让你记住了就成功了,就会有宣传!的确,像BAT君这样与时代脱节的人都知道派派这个名字,从这方面来说派派的广告是成功的。
同时,也有种声音是希望能有一个社交软件对微信和QQ构成威胁,一起竟争,改变现下腾讯一家独的局面。
另一边,反对方并不认同派派这种推广,洗脑式宣传需要注意尺度,用户对重复的广告词最大的承受力度是3次,多了就会反感,而且对品牌一点好处都没有。直接暴露了拉到投资的暴发户嘴脸,重金请大腕明星直接派红包就是这么有钱,根本不管以蝇头小利吸引来的用户很快就会流失的现实,完全是捞一票就甩锅的节奏。
至于派派会是后起之秀,还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边缘产品, 各位小伙伴们,你们怎么看呢?
标签: 客户端派派